沐浴的靈性美學 (1)
沐浴對任何一種宗教都有著深廣的意義。
佛教最根本的修行就是清淨身口意,放下身口意,完全投入佛道當中,就能止息造業的巨輪。雖說身口意合一而修,還是以淨身先行;「被於身為律」,淨身意指修正清淨外在一切的生活紀律。沐浴算得上淨身最淺層的功夫;淺層不代表容易、馬虎,反之是入門且重要的功課。何解?且看《溫室洗浴眾僧經》中佛陀如何教導弟子沐浴。
二千五百年前,佛陀就在古印度的摩揭陀國教化弘法,追隨的弟子以示對佛陀及法教的尊重,隨行聽法都要先淨身沐浴。佛陀告訢弟子,每早晨曦起床,集合眾僧,入溫室之前先準備七種物品,以去除七種疾苦,並獲得七種利益。這七種物品分別為燃火、淨水、澡豆、酥膏、淳灰、楊枝、內衣。「燃火」用於溫熱淨水;「淨水」是潔淨無染的好水;「澡豆」是用大豆、小豆、碗豆所磨成的粉,用來潔淨身體的塵垢,並使肌膚光滑,看來跟現代人礦物泥潔膚的作用相約;「酥膏」是油脂,用作塗身,滋潤肌膚;再來用「淳灰」敷身,淳灰是一種名為山桑的植物,用其樹枝燒製而成,用這種灰敷身能使機能活化。身體的肌膚都潔淨了,還要照顧口腔的清潔,「楊枝」即苦棟 (Neem),苦棟樹是印度特有的植物,樹皮內含物有殺菌除蟲的功效,當時人們取其幼枝切片,以清除口腔細菌及臭味。待全身上下照顧好了,最後還要換上潔淨的內衣,才算淨身完畢。
你或許會想這真是苛刻的戒律吧了,我卻在想佛陀對沐浴的教導真是用心良苦。為弟子提升靈性的頓悟,先來上一課讓身心容光煥發、活化神經的沐浴課程。試問一個人連淨身都做不好,何來空談靈性的修為。
大詩人白居易有一次請問惟實禪師道:「身口意如何各自修行?」惟實:「無上菩提者,被於身為律,說於口為法,行於心為禪;應用者三,其致一也。如江淮河在處立名,名雖不一,水性無二。律即是法,法不離禪,身口意合一而修,身口意皆名心也。謂何於中,妄起分別。」
留言
發佈留言